【原文】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译文】诸葛亮曾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入内劝他:治理国家是有制度,上司和下级做工作不能混淆。以治家作比喻:有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所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吃饭饮酒。忽然有一天,事情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劳累自己身体,陷身琐碎事务,弄得疲惫不堪,一事无成。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不是,他忘记作为一家之主职责。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了解国家钱、粮收入,说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懂得各司其职道理。管理全国政务,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太劳累。
【解析】诸葛亮职业经理人,不是好老大,不懂核心所在,抓人才,抓战略,抓监察。役,劳动,被使唤。任,信任和任用。做老大把自己放在干体力活和被使唤层面,对别人不信任。没有给下面的人,学习锻炼机会。蜀国人才凋零和诸葛亮不放权有关。没给予别人信任,自然也不会为你卖力。
任何组织,都有干不完的活,琐事太多,诸葛亮竟然校书。普通文员能干,自己浪费精力。精力用在小事上,没时间关注对人才选拔,培养,没时间思考战略。老大该做的事情,没做好。
每天陷于琐碎后,终一事无成。身体搞垮,事业没成就,被累死。死死的抓住权力,事事过问,看似勤奋,实则短视。该做事情没做,不该做的做太多,没完成从执行角色到领导决策转变。
组织上层,要务虚,多思考。从基层上来,不干实事,务虚,属浪费时间,实际上,老大走对航向,抓住核心东西,组织稳定,稳步增长。把握不好战略,损失是巨大。蜀国被灭掉,小国不好好发展,劳民伤财,六出祁山,战略上不思考,人才,地利,天时均不具备,一错再错,做事冲动的恶果。具体干活,下面的人去干。实战中锻炼,筛选,任何时代有人才,有能人,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干活。人才聚集,才能事业有成。有能力的人不断地加入,这逐步兴旺发达。蜀国后期,无大将,廖化先锋。干了下属人才的活,人才无活可干,没有脱颖而出的机制。杀马谡后,新人不敢出来试错。
各司其职,确定好职责范围,定好相应责任。做好监督监察。组织发挥每个人的合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只发挥一个人的能力,能力再强,就那么点能量。蜀国早期人才济济,刘备过世后,没主角配角,成诸葛亮个人表演秀。集体的大企业,因个人格局,变成个体户。从基层上来的领导,自己做事已习惯,放开熟悉工作,抓务虚,脱离具体事物,有失落感,觉得失控。做具体事务冲动,变成老大身份。做大事,务虚,这是该做,不是喝喝茶浪费,要思考战略。格局,你的框架内能够容纳多少人。诸葛亮是智商聪明的完美主义者,信不过任何人,觉得别人没自己干的好。不能容纳别人,失误,参与,这格局,让蜀国舞台,一场综艺节目,变成诸葛亮个人演唱会。诸葛亮死了,节目结束了。每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做任何事情,能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事,专注产生成果。在优势上不断地加强,不专业的事上浪费精力,一事无成。诸葛亮浪费精力,让蜀国越做越弱。没有专注优势,一事无成。诸葛亮不适合做老大,只是打工,道德无瑕疵,不能改变领导上的无能,有人提醒,其行家主之法,不听,是他错了。勤奋不是美德,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
--我们一起读历史,专注独立思考。et熊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