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演义》和诸葛亮演对手戏,被刻画为卑鄙小人,晚年冒险发动政变,获得大权,被认为是幸运,是误解,司马懿善用韬晦术,低调有深刻理解:第一要义,实力不足时,时机不对要先忍耐,任何盲动,遭受毁灭式打击,丧失未来机会。曹操掌权初期,政治局势不明朗,司马懿装病,不出仕。曹叡死后,曹爽借助曹芳收回司马懿兵权,司马懿立即交出权力,毫不抵抗。曹家势力大,司马懿不足以政变,赋闲在家,免遭伤害,保存实力。第二要义,以退为进,不争是争,退居幕后,背后设绊子,引诱你犯错,让你孤立,便于后期打击。
曹爽掌权后,多方排挤司马懿,司马懿背后多方联合曹魏老臣,放纵曹爽改革和娱乐,曹爽松懈政事,任人唯亲,多方树敌,是司马懿背后亲信挑拨的结果。曹爽放纵,揽权,树敌过多,把人都推向对立面,站在司马懿身边。第三大要义,示弱假象,觉毫无危险,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高效打击对手。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转折点,之前,司马懿在曹爽的人面前表演的年老昏聩,命将不久。可是,司马懿私下让司马师招募了很多死士,在曹爽祭祖之后,立即发动政变,没给对手任何的喘息机会。多年等待,假象表演,提升成功概率。司马懿不仅是忍者神龟,什么事情都不做,忍耐的同时,积极加强另外势力。没事时,锻炼身体,教育孩子,私下招兵,熬过比自己小两岁诸葛亮,熬过三朝帝王。终于等到这个机会。积极地韬晦,是韬晦真意!
--我们一起读历史,专注独立思考。et熊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