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服"高景气"! 二维码
作者:代绘营销咨询来源:DH代绘营销咨询 DH代绘营销咨询洞察,当前运动鞋服行业正处高景气阶段,且未来空间广阔。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稳定、强者恒强。自上而下看好整条产业链。 ▌全球运动行业成长史 国际化的运动市场发展稳定 全球运动鞋服市场是一个价值超过3300亿美元的大蛋糕,在这个广阔市场中,美国35%、中国12%、日本4%、德国4%、英国3%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 回溯运动鞋服行业及龙头耐克、阿迪达斯的发展历程,DH代绘营销咨询认为全球运动鞋服行业在经过了高速成长阶段进入稳定成熟发展期。 1)运动品牌纷纷创立,行业规模扩大; 2)运动风潮(慢跑、瑜伽、女性运动、冰雪运动等)的轮番兴起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3)行业经过整合,竞争格局逐步稳定。 成长中的中国运动鞋服市场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萌芽于1920s,此后进入品牌建立的扩张阶段;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粗放式扩张带来的渠道库存积压等问题爆发,行业进入低谷时期,并在这个阶段行业进行了整合并出现分化; 2012年至今行业格局奠定,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此外,一批规模较小的运动品牌选择通过本土代理商的运营模式试水中国市场:其中有NewBalance(1989年)、匡威(1992年)、彪马(1999年),Kappa(2002年)等。而本土老品牌如回力等由于轮胎市场萧条,库存堆压,生产回力球鞋的上海橡胶厂破产清算,重组后的国字号品牌再也无法回到其鼎盛时期的状态,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随后晋江系也逐渐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兴起了一大批运动鞋鞋服公司,如安踏(1994)、特步(2001)、361度(2003)、鸿星尔克(2000)、乔丹(20000)等。然而由于本土品牌起步晚、研发意识和实力相对薄弱,产品集中在中低档价位区间。 资本加持下的本土四大品牌发展迅猛,2007-2010四年营收平均复合增速为46%(期初收入加权平均),而同期耐克在亚洲(主要为中国和日本)的复合增速仅为2%。2009年,李宁集团夺得9.8%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阿迪达斯(7.2%),试图追赶国际一线品牌耐克(14.5%)。 该阶段中国品牌的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粗放的开店扩张模式,随后进入行业调整阶段。 各品牌进行关店调整,并对零售管理进行优化。 2012至今,洗牌、整合,格局奠定 经过2012年的阵痛,中国本土企业积极寻求出路,将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综合实力上。 安踏率先复苏,从“批发转零售“的3.0时代成功步入“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4.0时代。而李宁选择聚焦主品牌,互联网+客户体验的战略,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虽然各品牌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核心都是打造品牌力量,强化市场话语权。 当前中国的运动鞋服规模占全球总量的12%,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市场。而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16.4美元/人增长至2018年28.8美元/人,相较于日本和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DH代绘营销咨询预测短期该渗透率还无法快速达到孕育了耐克的美国市场水平(32.5%),但是有望在接下来几年追赶上日本(17.8%)和欧洲国家(15%左右)。 当然渗透率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与本土运动品牌的成长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个国家运动品牌的成长离不开国民运动意识的加强;而一个逐渐深化的中国体育市场,也会为深耕价值、敢于创新的品牌创造广阔的增长空间。 1)上游制造端,具备话语权的是拥有一体化生产体系+强大面料研发体系的龙头制造商; 2)中游品牌商端,市场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趋势下,头部品牌商受益明显; 3)下游零售与品牌商相辅相成,一方面品牌商拥有自己相对封闭的销售体系,另一方面行业中孵化出大型运动代理商。 以耐克为例,耐克品牌的运动鞋由越南、中国和印尼的代工商生产占比为47%/26%/21%,服饰的占比分别为18%/26%/10%。 由于安踏等晋江系公司从代工厂发家,因而具有优质的自产能力。目前行业具有两个明显趋势: 1)由于具有较高的科技门槛,因而鞋类产品自产率较高。 2)品牌公司的自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基于自产对于供应链快反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中期内,晋江系公司还将维持目前的自产规模(绝对值保持稳定,比率稳中有降)。 申洲国际目前已经成为Nike、ADIDAS、PUMA、优衣库第一大服饰类供应商,运动品类收入占比接近70%。 体育鞋服行业中,下游加盟/代理商在零售环节通常扮演重要角色,运动品牌的销售体系中主要有两种形式: 1)国内品牌多发展了自己的零售和加盟体系,首先完成渠道零售导向管理的品牌优势明显; 2)而国际品牌则通常由大代理商服务,具备广泛渠道布局及精细化终端管理能力的大代理商与品牌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1)品牌合作:与多个国际运动品牌进行紧密合作; 2)渠道布局:拥有覆盖广泛的直营门店网络(包括单一品牌门店和品牌集合店); 3)零售管理:打造高互动性的消费者社群,增强互动体验。我国的运动零售商中的代表公司主要为滔搏国际及宝胜国际。 可以看出,零售商的优势地位按主要建立在 1)和品牌商的紧密合作关系; 2)广泛的渠道布局及优异的终端的零售管理能力; 3)高水准的渠道营销与客户维护。 对于品牌商而言,高水准的代理商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也具有重大影响。当前行业线下业态单品牌店与多品牌集合店并存,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而品牌商的关注重点也从之前的量(销售网点数量)转向对质(店效、店铺位置、大小、装潢格调等)的追求。 品牌商:体育无国界,双超多强格局稳定 而安德玛(UnderArmour)、威富(VFCorp,旗下拥有TheNorthFace北面,Timberland添柏岚,Vans万斯)、斯凯奇、NewBalance等也积极探索国际化布局。相应地,各国的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挤压。 2018年后,CR5上升到70%,而全行业CR5仅为6.4%,体现了运动鞋服市场高度集中、强者愈强的趋势。前三大集团分别为耐克、阿迪达斯、安踏体育,市占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不断挤占中小集团的市场份额。 营收增速对比上,安踏体育集团受益于FILA的高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国内体育鞋服公司,连续三年营收增速超过20%。 ▌短期趋势:运动鞋服目前是服饰行业景气度最高子行业 经过渠道调整和库存改善之后,运动鞋服迅速提振,2014-2018年度,运动鞋服市场平均复合增速为12%,远远高于整体鞋服市场5%左右的水平。 “持续科技投入&稀缺营销资源”,强者恒强趋势延续。 1)龙头品牌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构造产品的科技竞争壁垒。运动鞋服产品具有专业和科技属性,龙头品牌在科技创新上具备优势,安踏/李宁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2亿元,研发费用率在3%左右; 2)笼络全球顶级营销资源和分销体系,相关研究将是远期体育鞋服公司参与全球品牌同台竞技的必备要素。 当前市场,龙头公司在规模优势下:掌握核心的营销资源(安踏体育为2022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签约NBA球星克莱·汤普森,李宁为CBA合作伙伴,签约韦德)、率先进行渠道的零售导向管理。 上一篇潮流服饰持续"火火火"!
下一篇轻奢女装"异军突起"!
文章分类:
Dream wings
|